
山东琴书
山东琴书是齐鲁大地最古老的曲艺表演形式之一,山东琴书,又名唱扬琴、山东扬琴,早期称作“小曲子”。发源于鲁西南菏泽地区(清曹州府)。它是在明清俗曲的基础上形成的以联曲体为主的曲艺形式,迄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 山东琴书的演出形式一般为二至五人,演唱者分赶角色,也兼乐器伴奏。分赶角色者一般二至三人,余者为伴奏兼伴唱。传统的演唱讲究稳重大方,演唱者正襟危坐,仪态端庄,目不斜视,全靠富于变化的唱腔和有机的伴奏配合来完成故事情节的表达和人物形角的刻画。 山东琴书非遗传承人和代表曲目 山东琴书南路代表性传承人刘士福的《夫妻争灯》、《吕洞宾戏牡丹》、《辞曹》、《捣灶》、《观灯》、《姜子牙卖面》等; 山东琴书北路代表性传承人姚忠贤的《梁祝下山》、《吕洞宾戏牡丹》、《刘伶醉酒》、《断桥相会》等8个小段,还有徐玉霞、萧国光、杨兰芬等20多位艺人。 山东琴书传承人才匮乏是现在曲艺面临的难题。“”前,山东有34个剧种,目前仅存24个,经常演出的只有十余个。据山东省艺术研究院调查显示,现在全省曲艺曲种能坚持正常演出的只剩十余个,技艺精湛的老艺人所剩无几,传承队伍后继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