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峨眉武术
峨眉武术2008年,峨嵋武术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发源于四川峨眉山的武术派别,是中国武术八大门派之一。 峨眉武术特点: 刚柔并济 练拳必须刚健有力,柔中寓刚,刚而不僵,柔而不软。峨嵋派拳术技艺所求之刚,是指肌肉收放的速度力量的外露,是拳风之外象,需具有阳刚之健美。所求之柔是指四肢、体躯的肌腹、关节健膜的最大牵张、各主要关节活动面最在幅度的伸转或多轴性运动。 快慢结合 峨嵋派武术讲究快与慢要相互依托,互为其根,有慢才有快,有快才有慢。 “动与静” 的矛盾关系是“以静为动为奇。”“默然而处,亦动也。”故有“动极而求静,静极而生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识为峨嵋派拳术技艺发展的内在原理之一。动是峨嵋派拳术技艺的基本动态,这种动态包含着踢打摔拿劈刺抡砸多种击法(并突出“五峰”、“六肘”之运用)以及身躯拧旋折叠、吞吐浮沉、俯仰屈伸;步法的腾挪闪展、进退变换;表现于内的动则是气血的流畅、精神的聚歙、神思的敏捷、判断的准确,反应的及时。 “虚与实” 是峨嵋派拳术法善用的一大原则。四川质轻灵,本力不如北方人雄厚,在散打时,常采用“避实击虚”,以巧制胜。拳经说:“开合虚实,即为拳经。”这就指出,攻出时要开之以虚,诱敌深入,伺机。防守时要合之以实,使敌无暇可击。峨嵋派拳术技艺讲究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令人莫测。在拳艺中则表现为重心为偏侧以利步势之变换,其脚就有左虚右实右或右虚左实之分;其手法因常以单边攻中带防、防中含攻,攻守兼备,故称之为实,防之谓虚,以实击虚,一击必中,一触即分,用虚化实,虚而引之,使敌进击之力失去攻击点。拳谱云:“实打实,拼蛮劲,虚打虚,空稀稀,实打虚,伤骨筋,虚化实,省气力。”因此,练拳较技,必明虚实,拳艺方能更精进。